close
日本可能在當時以台灣及朝鮮為兩隻犄角,做「大東亞共榮圈」實驗基地。
在台灣先試驗殖民地的教化,去鴉片、現代化衛生、辦交通、興農業,以致於辦了275萬人(超過當時台灣總人口200多萬)參觀的台灣博覽會。

日本開始時每年提供台灣700萬日元,原本預計13年損益兩平,沒想到10年就達成目標,鐵路環島幾乎完成(剩30公里,蔣經國補蓋的30公里鐵路,列入他終身最大政蹟10大建設之一的北迴鐵路),全台20幾個水力發電廠、9個火力發電廠。基礎建設燦然大備。

就連中橫公路,雖然有很多榮民因之喪生才蓋好,很多路段也是依日本建好的「合歡越嶺道」做的。

1935年台灣舉辦第一次市、街、庄地方議員選舉,當時僅28952台灣人有選舉權。

1936年台北飛行場(松山機場)竣工,台日之間的固定航線(每周三福岡-台北)開始。(當時台灣有屏東機場、台南機場、嘉義機場、台中機場、新竹機場、台北機場)
海軍大將小林蹐造擔任總督,文官統治結束。
台北公會堂(今中山堂)完工。
「台灣拓殖株式會社」(東印度公司日本版)成立。資金3000萬日圓。

後來則顯得有點急進,可能德國當時發動的早,或者是在台灣的殖民實在太過於成功。

1930年左右,由淡水拉電線到鹿兒島。

所以就開始了。

熱帶醫學研究所、台灣工業化、熱帶產業調查會。

日本50年19位總督,前幾任是武官,中間七任是文官,後期又是武官。

這些都是向南洋進軍的訊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rson12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